0551-63652506

企业文化

忆舒庐干渠的建设 —— 作者:汤理真

发布日间:2018-11-23   浏览次数:3363

忆舒庐干渠的建设

汤理真

舒庐干渠灌区是安徽省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杭埠河灌区的组成部分。干渠引龙河口水库之水,自牛角冲进水闸,沿山丘、走岗头,盘山切岭,渡河跨谷穿公路,至界牌进入庐江县境内。经金汤水库坝下跨马槽河,绕八角山过长冲河、冷水关至秦楼、八里岔,横穿军(埠)二(坝)公路至庐江县三槐店,全长80.7公里,庐江县境内渠长41.8公里。

它主要灌溉舒城县、庐江县的丘陵地带。这个地区主要是缺水,它灌溉面积92万亩,其中:舒城18万亩,庐江74万亩。就庐江而言,设计灌溉面积是7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是50万亩,保证灌溉面积是30万亩,确实是庐江县农田灌溉大动脉,特别是等高线在30-50米之间的农田更是缺水。虽然建设了一些小水库和塘坝,但遇到20天不下雨,当家塘就不当家了。建一些小型泵站,也只能提高到20米左右,等高线20米以上的就没有能力提水了。庐江县北面是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正常蓄水位为7.5米。如果引巢湖水灌溉,须提水到50米高程,一般水泵扬程10米左右,要四级泵站才可提上去,成本很高,农民负担不起。舒庐干渠在庐江县走得线路高程是50米左右,而且是自流灌溉。所以老百姓说:吃干渠饭,庐江县水利大动脉是名副其实的。它的设计流量是50m3/s,灌溉模数是0.65立方米/秒/万亩,它是个民生工程。

精心规划设计

1965年,我完成原乐桥区乐桥公社藻青山脚下的高士隔工程和杨岗公社的团堰工程后,接到县水利局的电话:速返水利局另有任务。我收拾日用品及被条,打好被包就出发了。到水利局后,找我谈话的是农水股谢良德股长。他曾就读于浙江大学,因治淮需要,没有毕业就参加治淮了。在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以及磨子潭水库、淮河临淮岗工程上,都有他的足迹。他说:安徽省决定上马淠史杭灌区的舒庐干渠工程,这条干渠是舒城县和庐江县共同受益,庐江县受益面积是74万亩,是我县水利的大动脉。我局要抽得力的同志协助淠史杭工程指挥部作好规划设计工作,局里研究由你担任此项工作。

第二天我就到六安地区淠史杭工程指挥部报到,在设计院规划组办公,我的指导老师是肖捷旺同志。肥西县也抽一个张姓同志参加。舒城县因收益面积小,加上舒庐干渠工程水源是龙河口水库,这个水库舒城县人民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搞舒庐干渠工程规划设计,舒城县就不抽人办公。我开始专门搜集杭埠河灌区雨量站多年的雨量统计,然后算出频率来。资料不够还要到省设计院去抄写带回使用。肖捷旺同志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是个业务顶尖的人,他的敬业精神是高涨的,是我学习的楷模。我在他那里学到不少关于规划的知识。工作半年以后,基本资料已搜集齐了,实在搜集不到的,就到省水利厅设计院求援。

精心测量定线

我回到县水利局才知道,庐江县对舒庐干渠工程开工要求特别迫切,省里列入年度计划时,庐江县就成立了庐江县舒庐干渠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是65年刚选上来的副县长徐胜富同志,因为要开展文化大革命,指挥部的领导中要有群众代表,李恒友就是群众代表任副指挥长。

我未回到庐江县水利局之前,县委书记项凤林同志就带领县委、县政府一般人,察看过舒庐干渠全线,共花两天时间。从龙河口水库开始,沿干渠的等高线,爬山越岭,浩浩荡荡地进行察看,到庐江县境内,在县委会议室开个会议,统一思想,提出要求,今年先干庐江县境内的舒庐干渠,从舒城县与庐江县交界处界牌开始,开工时间在急,测量定线任务特别艰巨。我从省里带回来舒庐干渠规划设计,正好用上。舒庐干渠工程指挥部设在庐江县境内的东汤池镇,离舒城县界只有四里路。因为第一期在庐江县境内,第二期在舒城境内施工,指挥部设在东汤池镇是适中的。

庐江县舒庐干渠的定线任务落在当时任水利局农水股张业志副股长的身上。他身先士卒,组织十几个技术人员,带上日用品、带上炊事员和测量工具、测绳,找几个民工,挑着行李和用具就出发了。先从界牌开始,沿着50米等高线,先在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把干渠的走线画上。我和张业志股长在前边沿50米等高线走,后边量距的技术员就每100米打个木桩,地形比较复杂的就补桩。水准测量就测桩的高程,作好基准高程、后视、前视读数的记录,算出桩的高程,并以桩为基准点,再测量横断面,作好记录,晚上开始整理资料。测量几公里之后就集中在一个学校或大队部,开始画纵断面图,对照手水准测量的高程进行整理,画出横断面图,要求比较准确。大约花两天时间。然后大队人马又出发,再重复前面的工作,直至把一条渠道测量完毕。暂告一段落,再集中在指挥部办公室进行修整。张业志副股长带我一起,沿着已测量好的线路进行修整,对着纵断面和横断面调正中心桩的高程,沿途一个一个的校对,特别是半山坡的走线更要慎重。校对完毕就按照规划的设计断面进行画纵横断面图,用求积仪进行断面积计算,再进行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最后算出总的工程量,然后写个报告给指挥部。指挥部再给县委汇报,进行任务分配。

工程开工前,还要按照规划的意见把建筑物的位置留出,比如:泄洪闸在什么位置,节制闸在什么位置,放水涵在什么位置,人行便桥在什么位置,统统到现场定好才能开工。开工时要把建筑物位置留出。省水利厅设计院的林怡然同志,对干渠走线进行复核,拿着渠道纵横断面图从界牌到三槐40公里的渠道,重新校对一边,进行修正。

转眼间1966、1967年就过去了,到了1968年夏天。一天早上,在指挥部工程科办公室,副指挥长谢良德同志把我找去,对我说:乐桥工程团境内的金冲泄洪闸和长冲地下涵工程已告一段落,您今天要接受新的任务。您带二十个技术员及农民工,带上日用品,再带上炊事员,对舒庐干渠庐南分干渠,庐东分干渠,庐北分干渠进行定线测量,10月份拿出工程量,县生产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三条分干渠工程,今年下半年动工。我接受任务后就找来万分之一形图,先在地图上把三条分干渠布在图上,用红铅笔标好,先定分干渠的走线。这时县委领导班子被打倒,只有临时成立的生产领导小组在起作用。眼看舒庐干渠工程开工受到损失,关键时刻,周恩来总理指示,安徽省舒庐干渠工程及新卞河工程不开展四大。我可以放开手脚干舒庐干渠工程。

我非常偷快的接受了任务。于是就带着二十多人的测量队伍出发了,全是步行,每个同志配个军用水壶。我们测量定线庐南分干渠,从秦楼跌水前300米开始,走郎家山、青龙山、过柿树到乐桥境内的桂圆公社,渠线大部分建在巢湖、白荡湖、菜子湖的分水岭上。全长20.63公里。设计流量12.1立方米/秒,设计水位是48.5米,在古埂处有一跌水,落差4米。利用跌水建一小型发电站和一座水轮泵站,可以发电也可加工,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庐南分干渠在天河坝处是高填方,这是乐桥区争取来的,乐桥区愿意多承担土方任务,也要把天河坝的高填方填上去。以后实践证明袁泽民书记的想法是对的、是高于其他人一筹的。

接着进行庐东分干渠的测量定线。自三槐店东南经黄栗树,过打杆岭小路口、沿东顾山、马家山、至筷岭。全长17.46公里。灌溉面积7.06万亩,设计流量5立方米/秒,底宽3.0米,坡降万分之一。紧接着就对庐北分干渠测量定线。自三槐店沿冶父山北麓经管家院、魏岗至五马山,全长20.5公里,是三条分干渠最长的一条,也是地形最复杂的一条,设计流量为12.2立方米/秒,设计水深2.6米,底宽5.0米,堤顶宽2.0米,坡降万分之一,它的灌溉面积是城关区、盛桥区、白山区三个区,是送水最远的一条分干渠。这条分干渠是我和陶东林同志为主,我负责走线,他负责测量水准高程,陶东林同志是淮委测量队的老同志。1960年下放到庐江县水利局的。外业作完成后,我们大队人马都住在县委党校,各司其职,我把陶东林的记录本进行整理然后画纵断面、手水准测量同志就画横断面图,横断面图有几个小组进行,然后由陶东林同志把关汇总。计算土方也分几个小组进行,然后由我累计土方,陶东林同志复核,形成完整的资料向舒庐干渠指挥部工程科汇报,我们测量队的任务才算告一段落。

省水利厅设计院规划室的林怡然同志又亲临现场作指导,对走线和横断面图进行调正。共花10天左右时间,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吃住都因陋就简。一天到晚就是工作,对吃住根本不讲究,吃苦感到光荣。

我对测量业务很熟悉了,全县十八条支渠也由我牵头组织进行的。我仍然是定线,张革飞同志测量水准,长达半年时间,才把十八条支渠测量定线搞好,交给各区工程团,由他们自己组织施工。舒庐干渠指挥部工程科作检查指导,我共花两年时间才完成任务。直到1969年冬天舒庐干渠工程才算基本完成。

精心指导施工

庐江县全县动员,境内的干渠全线开工。组建8个民工团,团下辖民工营,营下辖民工连,连辖民工排。按军事建制组建。县委召开誓师大会,各民工团团长要在大会上表态发言。这样的场面我是第一次见到,感到无比的兴奋,暗下决心一定好好的干,要抓住机会多锻炼自己。

我被分配到乐桥民工团指导施工。他们都管我叫汤技术员。这一段是在汤池区境内,有5公里长,段内有金冲切岭,切的高度9米,全是石头方,是庐江县境内的骨头,有金冲泄洪闸,有长冲地下涵,也叫长冲高填方,填高10米左右,也是庐江县境内最高的大填方。长冲公社是山区,人多地少,土地特别金贵。大填方要全部用土,要挖很多的农田,而且运距很远,当地群众不同意挖压土地,乐桥民工团方炯民团长也不同意,因为运距太远,影响工期。在这困难的情况下,我根据水校所学的知识:砂石坝是砂卵石堆起来的是不止水的,用粘土心墙或用粘土铺盖来止水,运用到长冲高填方上来,用粘土在渠道的内坡做粘土铺盖来止水,先把渠道的断面都缩小一米,用砂卵石堆好,用一米厚的粘土铺盖,这样减少工程量80%,减少挖压土地,长冲河砂卵石非常丰富,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我把这个想法先向舒庐干渠指挥部工程科长也是副指挥长谢良德同志汇报,他大力支持我的想法。我到工地后对乐桥区的农民技本员进行短期培训,然后向工程团的领导一方炯明同志汇报,他也非常支持。因为这样可节约土地。工程团的民工大有用武之地,工期可大大的缩短。其实就是用砂卵石堆成高填方的渠道,比原来的渠道减少1米,先堆成雏形,然后用一部分民工在挑粘土铺一米厚,一层土(30公分厚)就人工夯实,并作渗水实验,严把质量关。因为干渠放水是从舒城龙河口水库引来的,不能漏水,渠损太大是不允许的。过了几年之后干渠的粘土外壳都长满草,很像植一层草皮。经过1969年的百年不遇的洪水考验,渠堤安然无恙,地下涵工程也安然无恙。此技术的应用效果很好,得到指挥部的表扬!

1967年土方工程完成后紧接着参加干渠建筑物的施工。长冲地下涵工程和金冲泄洪闸工程在乐桥工程团境内,是金牛施工队和三河施工队具体施工的。

长冲地下涵是三孔,上游来水面积20多平方公里,长冲河的流域坡度是很陡的,集雨时间短,山水来势迅猛。每孔净宽2.0米,直墙是1.5米,上面加四分之一拱,它的地板是地拱,全部是浆砌块石,黄砂就地取材,水泥非常紧张。施工中最大的难题是施工排水,挖一个很深的集水井,用一台20匹的柴油机抽水,几乎是昼夜不停的抽。安徵省水利技术权威谈松曦老专家曾亲临指导过。长冲地下涵的设计进行了革新,大胆采用地拱而且是浆砌块石。当时的技术人员都提心吊胆,想尽办法节约材料。它的造价是低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经过几十年运用,安全可靠,但是没有用一根钢筋。

金冲泄洪闸:四孔。每孔三米,泄洪量是168m3/s。全部是浆砌块石,中墩只有60厘米厚。只是闸门槽浇混凝土,闸门是钢丝网薄壳闸门。消力池、消力坎全部是浆砌块石。也是多快好省的典型。到2006年为止已运行40年了,中间只进行几次的维修。启闭机是5吨的。为了节约水泥,中墩的迎水部分作成圆形,是混凝土浇筑,里边还埋一部分块石。

三条分干渠的建筑物,我设计一部分,其他同志设计一部分。我对三条分干渠建筑物主要是检查指导施工队伍施工质量情况。我督察的工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不拖拉。我记忆犹新的是庐南分干渠的柿树节制闸工程,浇筑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加水太多。我发现后令其返工重来,估计施工方损失2000多元。

19689月舒庐干渠主干渠工程全部建成后,由省水利厅组织舒城、庐江两县在舒庐干渠的源头牛角冲进水闸举行盛大的通水典礼。那天真是热闹非凡。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两县人民载歌载舞,沿干渠两岸全是人头攒动。指挥长一声令下,闸门徐徐升起。龙河口水库的清泉奔腾而下,浪花翻滚着,流向远方、流向舒城县和庐江县大地。

庐江县的老百姓从几十里外赶到舒庐干果边自喝口龙河口水库的水。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那场面感动了我。我在舒庐干渠工程建设中是流了汗水的,是有苦劳的,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我对舒庐干渠工程感情是深厚的,那时我就下决心:好好的爱护它,好好的保护它,好好的管好它!

精心管理舒庐干渠

()()干渠是庐江人民花几年时间,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建成的,它确是庐江县的水利大动脉,自从舒()()干渠通水,丘陵地带种的旱作物,几乎都改种水稻了。给庐江县人民带来极大的利益及实惠。管理好舒()()干渠任务是任重道远的舒()()干渠工程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质量虽然抓了,但是还有不少地方有渗漏现象,渠道损失严重,做好舒庐干渠的管理工作应是县水利局的义不容辞大事。

首先组建管理机构。由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庐江县舒庐干渠工程管理所,是副科级单位,下辖:汤池、果园山、秦楼跌水、八里、三槐五个管理段,对庐南分干渠在小墩处设一个段管理段,庐北分干渠在魏岗设一个管理段,全灌区共设七个管理段,在汤东、汤西支渠汤池与金牛两镇交界处设管理点。

引水思源,每年春节,庐江县委、县政府都要到龙河口水库管理处、淠史杭总局进行慰问,联络感情。这似乎成了庐江县的例行公事,每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都要这样做,县委、政府的办事人员都要提醒新的领导去完成这个任务的。我经常陪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去慰问龙河口水库管理处及淠史杭管理局的同志。龙河口水库管理处的同志来庐江县比较多,就像亲戚一样,经常来往,越走越亲。县里经常给水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庐江县水利局的人到龙河口水库和淠史杭总局,他们也非常热情、这是互相尊重,真正是鱼水和谐的关系。

对于淠史杭灌溉总局召开的不管大小会议,县政府都派人参加,以表示重视,庐江县与总局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不少人认为与我这个水利出身的副县长有关,是我协调的结果。

1968年初具规模通水到1975年,长达七年时间。每年抗旱龙河口水库放水,渠道的有效系数只有0.65,严重的水的浪费,我痛心不已!1976年庐江县大旱,40天不雨,舒庐干渠渠首一牛角冲进水闸开始放水。我从汤池路过马槽河的中游郭河跌水,发现约四个流量水流到杭埠河再流到巢湖。用老百姓的话说:一瓢水一瓢稻的关键时刻,竟有四个流量的水白白的浪费掉,我感到非常惋借!那时我已是庐江县水利局的副局长,分管干渠管理工作,只能向水利局主要领导计光怀同志建议:要加强舒庐干渠放水的管理,扩大灌溉面积。计光怀同志工作作风严谨,事业心很强的人,加强管理意见得到他的支持。于是提出计量收费问题,舒庐干渠灌区上下游意见不一致。对我提出的意见上游反对,下游支持。这是本位主义再作怪。甚至区、公社的主要负责人都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1982年我被庐江县人民选为副县长并分管农业,我才大刀阔斧的推行干渠放水计量收费办法。首先在舒庐干渠上游一汤池区、城关区试点,因为干渠在两区境内。干渠管理所抽调强有力的技术人员,两区抽调具有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参加培训,主要培训计量方法。在汤池与城关交界处测流,庐江县与舒城县交界的界牌节制闸测流。界牌闸的过闸流量减去汤池送金牛区的流量,减去汤池送城关区的流量,再减去汤池送乐桥区的流量,扣除合理的渠道损失,就是汤池区的用水量,按量计收水费。各区选拔一批高中生当技术员,县水利局给予补助。在交界处计量要三方签字认可才算有效。比如汤西支渠在汤池与金牛交界处测流,县水利局的技术员要见证签字,金牛区技术员代表金牛区接受签字认可,汤池区的技术员签字认可。用水计量的办法是科学的是好的。抗旱干渠放水继续用计量办法。它的效果非常明显。由于计量的办法应用,出现几个好的现象:没有计量前,只要放水,汤池的塘坝都是满满的,天一下雨,塘坝的水就溢出,流到汤池大河(马糟河),用老百姓的话说,塘坝加不了一泡牯牛尿。实行计量用水以后汤池的塘坝水只有八成满;我沿着干渠查看,放水涵不用就封死,一滴水都不漏,未计量前放水涵是常流水,管理人员督促几次,也没有效果。干渠管理人员是远井不解近渴。现在是自己管自己;我驱车到马槽河的郭河跌水看一下,与去年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原来流到马槽河水是几个流量,现在是半个流量左右。我站在马糟河的堤埂上感慨的说:计量用水办法的实施比一个县委书记和一个县长还管用,对下游送水快多了。下游的公社干部和老百姓是非常欢迎的。认为计量用水办法是个好办法,要坚持下去,上游的干部及老百姓在事实面前也承认计量用水办法好。舒庐干渠灌区的管理是比较好的,得到省水利厅的老厅长郭旭生的肯定。

舒庐干渠从规划设计到测量放样再到施工直到日后的管理都有我的心血和汗水。干渠支渠延绵几百公里都有我的足迹,我对它的感情是太深了,也是缘分。我古稀之年想起时还非常动情。

我百年之后,我的子孙把我的骨灰等春灌的时候在庐江县与舒城交界处一界牌节制闸随水撒下,灌溉庐江大地。有条件在界节制闸附近立块纪念碑,让我永远看看干渠清泉灌溉庐江禾田。我作诗以表心愿:

潜川山水全跑遍,洗汗凝冰勇向前。

建好舒庐渠动脉,自流灌溉润禾田。

(作者系原庐江县常务副县长、安徽省机电排灌总站主任)


摘自:情系淠史杭

2018年8月19日,淠史杭工程建成60周年庆典汇编)

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

皖 西 日 报 社 编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

上一篇:巡查南陵铜陵工地 —— 作者:汤理真
下一篇:没有了